查看原文
其他

看,深圳的神奇生物!

深圳发布 2022-08-30



(点击查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片)


在深圳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不仅拥有超2000万人口

还孕育着多种以深圳命名的物种

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有人会问

这些以深圳命名的物种是什么?

想必,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不一定全都知道

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看看哪些物种被深圳冠名了


目前,据初步统计,以深圳地名命名的物种一共有22种。其中:


  • 植物有12种,分别为:深圳天料木、深圳槭、深圳香荚兰、深圳沿阶草、深圳耳草、深圳假卫矛、深圳拟兰、深圳假脉蕨、深圳双扇蕨、深圳秋海棠、深圳蓼、仙湖苏铁;


  • 动物有10种,分别为深圳露齿螺、深圳竹链蚧、深圳拟黑麻蝇、深圳后棱蛇、深圳近管蛛、深圳巨腹蟹、深圳锉麻蝇、深圳鬃麻蝇、梧桐山突眼翅虫、七娘山安蚁甲。



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

特地为大家挑选了10种

这次,我们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1 仙湖苏铁


于1996年正式发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危物种。


形态特征:树干圆柱形,叶痕宿存;鳞叶披针形;羽叶多数,叶柄长光滑或被污毛,具刺29-73对,幼叶锈色;羽片66-113对。小孢子叶球圆柱状长椭圆形,小孢子叶楔形,不育部分菱状椭圆形,密被褐色短绒毛;大孢子密被黄褐色绒毛,后逐渐脱落,仅柄部有残留,顶片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篦齿状深裂,侧裂片13-24枚,顶裂片钻形至披针形;种子倒卵状球形至扁球形,黄褐色,无毛,中种皮具疣状突起。


生境特征:生于海拔100-500米的山地疏林下。喜潮湿环境,多生长于小溪或水沟两旁及附近,且多数生长于土层较肥厚的土壤中,在干旱贫瘠的环境较少见。在深圳市梅林水库有分布。


保护现状:野生仙湖苏铁分布区域狭窄,个体数量较少,面临着生境退化和丧失、病虫害、基因交流缓慢、近亲繁殖增加、遗传多样性降低等威胁。



#2 深圳槭


于2006年4月30日正式发表。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与亮叶槭接近,但深圳槭叶顶端尾状渐尖,叶柄长达3 cm,小脉发育,两面网脉清楚,果翅直立,两翅宽1.2-1.5 cm,翅内弯,相叠,易与亮叶槭区别。


生境特征:生长在海拔300 m到360 m的常绿阔叶林山谷中,在深圳市梅沙尖有分布。



#3 深圳香荚兰


于2006年12月30日正式发表,是深圳发现的第1个兰科新种,也是我国4种香荚兰属植物之一、深圳极小种群之一,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向上滑动阅览


形态特征:草质攀援藤本,茎通常长8-10 m或更长,具分枝, 散生多数叶。叶深绿色,肉质,椭圆形,先端突尖,基部收狭。总状花序从叶腋中抽出,水平伸展, 具4-5 花:花苞片大,卵圆形,肉质,子房和花梗淡绿色,花不完全开放,淡黄绿色,唇瓣紫红色具白色附属物,具香味;中萼片近卵状披针形;侧萼片椭圆形,先端急尖;花瓣椭圆形,先端渐尖,中肋呈龙骨状突起;唇瓣管状,展开呈宽椭圆形,近基部3/4长度与蕊柱合生,不裂,边缘强烈波状。花期2-3月。


生境特征:生于海拔300-500米的山谷较为陡边坡荫湿石崖的石面和大树上,在深圳市梅沙尖有分布。


保护现状:深圳香荚兰个体数量稀少,存在生境受损、种群衰退现象。自2007年起,兰科中心致力于开展香荚兰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工作,将深圳香荚兰种群的部分个体迁入兰科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4 深圳耳草


于2007年8月9日正式发表。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40cm;须根发达;茎短,长1-2 cm,节间不明显,无毛;叶交互对生,聚生于茎基部呈莲座状,叶片近革质,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8.5-15 cm,宽5-9 cm,无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冠白色,筒状坛形,外面无毛,花冠筒长约3 mm;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 mm,无毛,略具棱;种子黑色;花期4-6月,果期5-10月。


生境特征:生长于山顶、山坡杂木林,海拔600-700 m;在深圳排牙山等地有分布。



#5 深圳拟兰


于2011年02月15日正式发表。


形态特征:深圳拟兰具有辐射对称的花被片、无特化的唇瓣结构、雌蕊、雄蕊分离、花粉散生为粒状,植株地生。与多枝拟兰(Apostasia ramifera S. C. Chen & K. Y. Lang)和日本拟兰(Apostasia nipponica Masamune)相近,但深圳拟兰的根生有块根;退化雄蕊明显长于花柱,而且上部约1/3不贴生于花柱,可以明显区别于多枝拟兰和日本拟兰。


生境特征:生长在海拔200m阔叶林下的岩土上。在深圳市梧桐山有分布。


保护现状:种群数量较少,自然繁殖困难,生境受损。



#6 深圳假脉蕨


于2020年4月23日正式发表,是第1个以深圳命名的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高1-1.5 cm;根状茎;叶片小且薄,最长1.5 cm,叶片羽状分裂;多行“叶脉”斜向伸展,这些“叶脉”不与主脉相接,也不相互联结,没有疏导的功能,被叫做假脉;孢子囊群的囊苞呈撕裂状,撕裂的囊苞是它与其它假脉蕨属植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生境特征:目前仅在深圳市阳台山和梧桐山有发现,海拔250 m;生长在沟谷雨林下的溪流和瀑布边。


保护现状:深圳假脉蕨个体数量十分稀少,易受到践踏等人为活动的威胁。



#7 深圳秋海棠


于2021年6月4日正式发表。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7-15 cm,雌雄同株;单叶,每株4-8;花序2-4,长11-17 cm;蒴果,绿色,密被柔毛;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生境特征:主要与苔藓、蕨类、其他草本植物一起附生在有腐殖质土壤的林下溪边岩石上。在深圳市田头山有分布。


保护现状:个体数量少并且可供其扩散的潜在栖息地较少。



#8 深圳双扇蕨


于2021年12月9日正式发表,是第2个以深圳命名的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根状茎密被开张的黑色长鳞片;叶背面灰白色,叶柄栗色,阔翅连着两个扇形羽片基部。


生境特征:生于常绿阔叶林岩石上,海拔70-200 m;在深圳市七娘山有分布。


保护现状:种群面积较小,易受到人为干扰,栽培和人工繁育困难。



#9 深圳后棱蛇


于2017年3月29日正式发表。


形态特征:头部及身体背部呈橄榄绿色,身体上的鳞片都具有黑边,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外侧第二、三列鳞片具有黄点,最外侧的那行鳞片上部是深绿色,下部黄色;腹面黄色,头部和尾部的腹面具有黑灰色斑点。


生境特征:生长于山区林下,以石头底质为主的山溪,海拔155-327 m;分布在广东省深圳东部和东莞南部的低山脉,包括梧桐山、三洲田和田头山等。


保护现状:高度依赖山溪生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尤其是山溪旅游开发建设。



#10 深圳巨腹蟹


于2021年11月3日正式发表。深圳巨腹蟹是巨腹蟹属的第二个成员,也是深圳的特有物种,它的发现填补了深圳山溪大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研究空白。


形态特征:巨腹蟹属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雄性的腹部宽大,而不是其他淡水蟹属中常见的锐三角形。深圳巨腹蟹在外观上虽然与鹅皇嶂巨腹蟹相似,但作为重要的分类学指标的雄性第一腹肢的形态与鹅凰嶂巨腹蟹有很大的差别。


生境特征:目前,深圳巨腹蟹仅见于深圳排牙山、罗屋田和马峦山等地的溪流中。





除了以上这些

深圳还有不少“神奇动物”!

一起来认识、保护他们



*请关闭手机自动旋转,并将手机横过来




根据深圳市野生动物(陆域)

资源调查(2013-2016)等数据

深圳市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8种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深圳可见的部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吧!














*以上为部分深圳可见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资料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特区报、《中国鸟类志》上卷 (非雀形目)、Animal Diversity Web、央视新闻)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综合深圳生态环境、读特

编辑:钟旭辉

审读:黄淳 韩绍俊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